联合国儿童基金香港委员会「零,可以成真」短片比赛2013颁奖典礼 两作品讽刺港童学业及课外活动压力过大夺冠
2013-09-29

![]() |
公开组冠军得奖作品 |
儿童「游戏权利」早受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保障,当中列明「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鑑于儿童「游戏权利」经常被遗忘,特別在学习压力繁重、竞争热烈的香港,情况尤为严重,高度影响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据此,UNICEF HK遂以倡议「游戏权利」为年度工作主题,並以「零,可以成真」短片比赛2013作为一大亮点活动。活动连续第二年邀得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合办,公众反应更胜去年,合共获得超过80个单位,报名参加中学组及公开组(24岁或以下青年)比赛。
![]() |
公开组亚军、「最佳视觉效果奖」 及「最佳剧本奖」得主 |
![]() |
中学组冠军、「最佳视觉 效果奖」及「网上人气 大奖」得主 |
中学组方面,英华书院4名学生甄启然、黄英浩、谢浩明及陈杰夫,则凭作品《儿‧戏》荣获「冠军」兼「最佳视觉效果奖」。作品讲述一名中学生,如何凭创意转化数独为游戏,创作出「数独扭计骰」及「哈哈笑扭计骰」,带出游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亚军和季军短片,分別由香港国际学校的《死结》和观塘官立中学的《游戏是罪恶》夺得,前者讽刺小时无游戏,大后人生无趣味,只顾埋首工作的社会现象;后者则揭示在部分家长灌输下,孩子误认为游戏恶贯满盈的悲哀。而由启新书院非华语学生制作的作品《玩火?》,则夺得该组別的最佳「最佳剧本奖」。
比赛亦设「网上人气大奖」,由公众以「一次浏览,一次投票」选出心目中的最佳作品。中学组「冠军」及「最佳剧本奖」作品《儿‧戏》,再夺「网上人气大奖」,成为中学组的三料得主;公开组则由另一部作品《儿戏》夺得。两片在不足两周间累积浏览次数超过4,500次,成功协助UNICEF HK透过网上平台,传递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重要讯息。
![]() |
公开组冠、亚、季得主 |
![]() |
中学组冠、亚、季得主 |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早在上一次就本港政府执行《儿童权利公约》情况进行审议时,已提出港府应「提高教育质素,以达致降低教育制度的竞争性……促进儿童游戏和休闲的权利」。纪文凤女士不讳言,「今天情况似乎亦未见改善,儿童的学业压力愈来愈大,不少家长依然为子女安排密集的课外活动,更认为参加『被规划』的兴趣班等同游戏。儿童游戏的时间、空间及自由,几乎全被蠺蚀净尽。」 她强调,「本港家长应按子女的兴趣安排课外活动,並需确保儿童每日自由游戏至少1小时,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之余,还儿童真正童年,成就儿童『零发展受压』!」她续补充,每日自由游戏1小时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年纪愈小的儿童其游戏的需要愈大,所需的游戏时间亦应愈长。

麦曦茵导演认为,「今次入围的参赛作品水准不俗,部分有上佳的拍摄技巧,而有些作品有很好的故事情节,当中提出的游戏意念也令人印象深刻。从他们制作的短片中,可以看到参赛的年轻人都十分享受创作。」潘恆生先生亦指出:「这次比赛部分作品影像处理明丽,当中所述的游戏有创意,启发性强,画面处理亦见心思,内容令人有所反思」。
如欲欣赏是次比赛精彩片段,请浏览www.unicef.org.hk/makeavideo。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