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按回车键)
主要内容

让精神不再贫穷

2018-01-11

位于大別山区、有超过60万人口的中国湖北省大悟县县城。

11岁芊芊(化名)和陌生人说话时,紧张地摆弄衣角,身穿的粉色T恤和外套都是姊姊穿过的。

芊芊在中国湖北省杏沖村居住,妈妈很早过生,爸爸在外打工,20岁姊姊在北京工作而且有一个两岁孩子。就读小学6年级的芊芊心痛手受伤的奶奶和腿脚不方便的爷爷,自小便背起家的重担,除星期一至五在学校寄宿,星期六日便回家煮饭、餵猪餵鸭、洗衣服。

不过,芊芊有空便去村口的儿童活动室。那裏有她喜欢的《格林童话》,和经常来陪儿童玩乐的叔叔和姨姨。

中国将于2020年步入全面小康社会,芊芊是需要帮助,最后一批4,300多万贫困人口之一。她虽然不熟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中国扶贫办、妇联和来自丹麦的基金等,但她的生活却因这些机构一项解决儿童多维贫困的实验而悄然改变。

20171011015419882

大悟县儿童减贫项目试点之一的龙岗小学学生享用午餐。

儿童扶贫,真的需要那麽多书包吗?

杏沖村位于湖北省大悟县,在大別山深处。据大悟县扶贫办的数据,全县有超过10万已知的贫穷人口,其中0至18岁人口为18,902人。

只要不下雨,每日傍晚大悟县花园村村部的大喇叭便准时响起,村内20至30名儿童像收到暗号,快速吃完晚饭就拖着爷爷奶奶出门。中心广场上,老人跳舞,儿童则在旁边的儿童活动室玩玩具、看书、游戏。

2013年,UNICEF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开启《湖北贫困片区儿童多维贫困状况研究》。在此基础上,丹麦的绫致基金于2014年起在包括杏沖村、花园村的湖北省8个山区贫困县、80个试点村兴建留守儿童活动室。每间活动室的墙壁都色彩缤纷,画上卡通人物,还配有儿童读物、玩具和户外滑梯。

UNICEF驻华办事处社会政策与改革处处长季莲说,以前人们谈脱贫只从家庭收入低这角度考虑,忽略儿童贫困的特殊性。儿童成长时有多方面需求,如营养、衞生及保护他们远离家庭暴力等。

多年在一线工作的大悟县妇联主席曾彩霞感受最深:「以前每逢儿童节等节日,爱心人士送来一批又一批书包。可是儿童真需要那麽多书包吗?不久之前,县衞计局说想给儿童发放几百元生活资助,我说物质不是最急需的,让儿童上一堂健康课更好。」

「无论你成为怎样的孩子,爸爸妈妈都爱你」

让大悟县妇联副主席王慧最开心是乡亲越来越认同活动的价值:「有家长也来上营养课,原本3餐都煮粥,现在考虑搭配面、蕃茄、薯仔。」

近年,在国家增加投入、贫困人口上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背景下,儿童成长时缺乏家庭教育逐渐成为冰山一角。

湖北省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新越介绍,至2016年底,全省有73.9万名农村留守儿童(0至16岁),93.82%由(外)祖父母照顾,另有1.11万名儿童无人照顾。

在为试点村儿童建立的档案中,超过9成儿童在「爱好」一栏填「看电视」,而不少父母则是「打麻雀」。

曾彩霞说,解决精神贫穷更重要。有些儿童因为缺乏关爱,3至4岁时仍不常说话。爷爷和奶奶知识不足,只改变儿童,不改变父母,不能持续为儿童减贫。

年尾,从事工程或体力劳动的家长从城回家。武汉高级心理谘询师潘兰挑选此时在试点村举办一场父母联欢,让孩子把一年写下给爸妈的12封信交到爸爸妈妈手上,爸爸妈妈则要给孩子说一段心裏话。

「父母大多会说希望孩子怎样、自己如何辛苦赚钱,这些都不能感动孩子。于是,我在信末加上一句『无论你成为怎样的孩子,爸爸妈妈都爱你』。每位听到这句话的孩子都会忍不住哭出来。」潘兰说,中国父母表达爱时太含蓄,他们欠缺孩子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

让潘兰感到欣慰的是参加联欢的父母意识到对孩子了解非常不足,有些人选择留下。

可复制的「1+X」公式

可是,更多农村父母不在身边的现象无法在朝夕间改变,而所有儿童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陪伴。

「选择湖北作为儿童多维减贫研究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居中、人口贫困程度在全国平均线上下,比较有代表性。」UNICEF驻华办事处项目官员史威琳说,如果试点成功,可以复制至中国其他地区。

以绫致基金创建留守儿童活动室为平台,大悟县用两年时间自创一套「1+X」的减贫关爱课程模式——围绕心理健康课这个「1」,展开安全、衞生、营养、手工等X种特色课程。

最关键是要有人教导。王慧的手机微信裏有一个超过200人的本地活跃女性义工群组,有能够教导儿童防性侵课的女检察官,有能歌善舞的幼稚园老师等。与提供一次性帮助的公益组织不同,她们是儿童最长久的陪伴。

翻开项目档案,横跨超过700天的相片捕捉到儿童的变化:从面对镜头的木然、惶恐,到如今大笑、做出胜利手势。「付出爱,也得到爱,我们做的事很值得。」曾彩霞说。

20171011014312347

县城幼稚园的义工和儿童在大悟县杏沖村儿童活动中心。

捐款支持UNICEF的全球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