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按回車鍵)
主要內容

張海波重視兒童對數碼科技的意見

2018-02-26

© Zhang Haibo

UHBD4910_r-753x1024
© UNICEF China

中國廣州市少年宮副主任張海波與兒童研究員討論調查問卷的設計問題。

在中國廣州市召開的兒童互聯網大會上,兒童研究員展示他們的研究結果。

「兒童會因為不同原因接觸數碼科技,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他們對數碼科技的見解」引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早前發布的《2017年世界兒童狀況》。報告建議,在研究數碼科技對兒童生活影響時,要以兒童為重心。如果我們希望了解兒童的成長世界,支援他們正向發展,就必須在研究工作和應對政策中納入他們的意見。可惜,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經常建基於成年人對兒童使用數碼科技的見解上。

這樣做已經足夠嗎?

在我這一趟和UNICEF同事的廣州之行中,我遇見一位絕不贊同此做法的人。張海波是中國廣州市少年宮副主任。在這間公共兒童機構,兒童能在放學後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如藝術、語言、體育、電腦及數碼思維。多年來,廣州市少年宮每年都會針對兒童的上網行為和數碼思維展開研究,以促進他們的教育工作。有一日,張海波的9歲女兒在翻看他的一份研究報告後認為,報告過於偏重成年人的看法。她認為,對兒童網上行為的調查,讓兒童自己提出問題會比成年人主導更有優勢。於是,少年宮改變研究方法,從把兒童當作研究對象,轉為與兒童一起進行研究,這不但加強兒童機構的工作,也豐富研究內容。

在少年宮,張海波找來一群年齡介乎9至14歲、且對數碼技術感興趣的兒童,根據他們喜歡的研究主題分為不同小組。有兒童研究學生玩《王者榮耀》的情況;有兒童研究青少年利用數碼科技幫助學習和購物的情況。老師負責教學生基本的研究方法,指導他們編制小型問卷調查及在學校或社區進行訪問。學生也會學習如何解讀調查結果和撰寫報告、收集反饋以完善報告。最後,在兒童互聯網大會上,兒童向父母和老師展示自己的研究結果和結論。

但兒童真的會進行研究嗎?最初,有父母對此有所保留。但事實證明,兒童在活動中獲得意外的成長和發展,促使父母重新審視自己對兒童能力的看法。

KHKC6676-1024x576
© Zhang Haibo

在兒童互聯網大會上,兒童研究員展示他們的研究發現。

RZIQ26271-830x1024
© Zhang Haibo

中國廣州兒童互聯網大會上,兒童研究員分組撰寫報告。

張海波強調,兒童不像成年人一樣帶有較多的偏見和假設,因此與成年人主導的研究相比,多了一些新視角。成年人主導的研究認為,兒童在手機遊戲上花費的時間過多。而兒童主導的研究揭示,很多兒童認為,每當他們拿起手機,即使是因為要做功課,父母也會誤解他們,認為他們在玩遊戲,於是就會開始抱怨。基於少年宮青少年進行研究的結果,兒童還對業界提出富有創意的建議。有研究小組建議,既然私營企業已經開發很多針對兒童的產品,他們也應開發兒童版本的QQ和微信。UNICEF也建議推出為兒童設計的產品,以構建對兒童更有益的互聯網環境。

張海波強調,研究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此項目的目標不是為培養年輕學者撰寫論文,而是為了讓兒童主動發掘他們所關心的問題,賦予他們探索空間及表達想法的機會。讓兒童參與研究的想法建基在一個理念上,就是教育不應只是為兒童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教導兒童提出更多和更好的問題。這次讓兒童參與網上行為研究的方法成功引導兩代人圍繞數碼技術發表意見。這加強青少年對網絡世界的認識,同時也解決父母擔心的問題。有些初步研究表明,視青少年為專家能使網絡安全教育工作進行得更有效,因為這為成年人提供了解青少年的窗口,讓他們體會青少年的網上行為和體驗。在過程中,兒童還能鞏固學習成果。

少年宮數碼思維教育項目令人激動之處,是其目標不只是教導兒童數碼科技,還能促進兒童機構的發展,利用兒童對數碼科技的好奇心,向他們傳授寶貴的生活技能。

這就像兒童會提出成年人意想不到的問題一樣。

捐款支持UNICEF的全球工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