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大衛.碧咸拍攝新片 呼籲停止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
2016-12-05
© UNICEF/UN014931/Estey
紐約/香港,2016年12月5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國際親善大使大衛.碧咸參與錄製的震撼短片於今天發布,指出身心虐待可對兒童造成永久傷害。
在UNICEF這段60秒長的短片中,碧咸身上呈現兒童遭受暴力對待的動畫紋身。碧咸本來的紋身代表快樂或重要的回憶,但數以百萬計的兒童身上卻留下不願刻上的烙印——長期遭受暴力對待和虐待的傷痕。短片描繪男童和女童在本該安全的地方,如家中、學校、網上、社區,遭受暴力對待的常見畫面。
[su_youtube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4WK2qHcF4" width="1200" height="680" autoplay="yes"]
碧咸說:「當我和UNICEF啟動『7基金』時,我許下承諾,要盡我所能為兒童創造更安全的世界,並提出破壞兒童生活的議題,包括暴力。每5分鐘,在世界某個角落,就有一名兒童死於暴力,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面對遭受身體、精神和性虐待的危險,他們的童年有可能因此被永遠摧毀。去年,我和UNICEF一同到柬埔寨探訪。在那裏,我親耳聽到當地孩子講述他們遭受可怕暴力。聽到他們的故事,及看到暴力留下永不磨滅的傷痕後,我感到震驚。兒童不該承受暴力。然而,在世界各個角落、家裏、學校、街道,兒童卻在遭受暴力對待。我希望新項目能喚起人們關注這個迫切問題,並發起行動。暴力對待兒童是錯誤的,我們需要一起停止暴力。」
碧咸透過U-報告(一種通訊工具,可讓青年提出影響他們生活的議題),邀請青年回答有關暴力對待兒童的問題。超過19萬名來自22個國家的「U-記者」回答問題,當中三分之二表示親身經歷過身體或言語虐待,或知道別人曾經歷虐待。當被問及他們認為誰是最常施以暴力者時,當中超過3成「U-記者」認為是警方或執法人員,29% 認為是同齡人,28% 認為是父母或監護人,9% 則認為是老師。
約8萬名「U-記者」提出了解決社區暴力的建議。一名24歲來自菲律賓的「U-記者」說:「我會讓別人聆聽自己的聲音,讓身邊的人知道周遭發生的事情。如我無法單靠自己停止社區暴力,我會尋求別人協助。」
暴力會影響兒童各方面的生活,甚至禍害他們的下一代。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會讓全球每個地區及社會付出沉重代價。
UNICEF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說:「暴力和虐待會對兒童的生活及未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包括傷害身體、損害心理健康,甚至影響大腦的健康發展。我們保護兒童免受暴力傷害時,同時也防止個人悲劇發生,並建立更強大、穩定的社會。得到像大衛.碧咸這樣具影響力的倡議者幫助,加上兒童和青年的聲音,我們正邁向結束世界各地暴力對待兒童的目標。」
暴力不是無可避免的。UNICEF提出7個有效策略,幫助停止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加強支持無暴力觀念、加強執法、為兒童創造安全環境、為父母和監護人提供支援、提高家庭收入以減少貧困、加強社會服務、培養兒童的生活技能。
大衛.碧咸和UNICEF鼓勵人們在社交平台分享這段短片。
大衛.碧咸已擔任UNICEF國際親善大使10年。他在2015年2月啟動「7基金:UNICEF大衛.碧咸基金」,致力幫助世界上最弱勢的兒童。同年,碧咸到訪柬埔寨,並在當地遇見遭受暴力對待和虐待的兒童。他們的故事讓碧咸深受感動,他隨後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以兒童,尤其是最貧困的兒童,為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